【字体:      】  打印
佳县“四力”并举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1-07-29 16:01    浏览次数:次    作者:信息员 雷 云


 

今年以来,佳县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三农”工作重心,坚持把培育壮大特色增收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以务实举措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一、根上聚力,厚植农业生产基础

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坚持农地农用,守住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底线,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复垦撂荒地2.49万亩,优化灌渠、淤地坝等农田水利设施35处,播种面积稳定达到86.4万亩。二是加强科技支撑。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实施谷子统繁统供4万亩、高粱良种推广3万亩,推广各类农机具1500余台,并进一步健全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农口科技人员下乡服务机制,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和职业农民,举办了农村创新创业培训班、家政技能培训班、电子商务普及培训班、乡村治理人才培训班和枣树、果树园艺管理现场培训会26场次,累计培训5200余人次。四是加强过程监管。持续深化农安县创建工作,压实行业与属地管理责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大执法检查和检验检测,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基地6家,实现农产品追溯全覆盖,确保农畜产品优质安全。

二、面上着力,深耕富民兴村产业

一是谋深谋细产业布局。按照年度任务目标,结合全县“4311”战略,深化细化全县农业产业布局,建立了资金规模达7.5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库,并明确了各镇(办、中心)、各村的产业发展重点,32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做到“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品”。二是做优做精区域产业。按照“东枣西果北蔬菜、旅游畜牧杂粮中药材”的“3+X”区域布局,依托已建成的8个和正新建的17个兴业农场(工场),深耕红枣、酸枣、山地苹果、羊子、生猪、中药材、小杂粮、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完成低产枣园改造2.1万亩,新建酸枣园2000亩,培育“佳油一号”新品种3000亩,种植蔬菜1.4万亩,栽植果树1650亩,畜禽饲养量达到103万头(只),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三是落细落实到户产业。把培育到户产业作为实现农民富裕富足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抢抓政策机遇,长短结合、因户施策,建立了总资金1.8亿元的到户产业项目库,实现“户户都有特色产业、家家都有增收项目”。

三、线上接力,培实新型经营主体

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按照“消除空壳村、提升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的思路,通过“三变”改革激发农村要素活力,打造自然资源型、功能服务型、资产入股型等多种经营模式的村集体经济,确定“三变”改革示范村40个、土地入股示范村7个,并积极打造镇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上半年新注册登记家庭农场7个。

四、点上发力,育好利益联结果实

一是做优龙头企业。引进陕西榆农科技集团,联手县内优质龙头企业,共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21年7月15日成功获得省政府批准,成为本年度全市唯一一个获批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正在加紧建设肉食品加工、红枣饮品、红枣多糖提取、饲草加工等深加工项目生产线,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做响地域品牌。利用“东方红佳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优势,整合优化佳县油枣、红枣羊、小杂粮等品牌,集中力量打造拳头产品。目前佳县红枣、佳县高粱已完成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佳县红枣、佳县枣花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纳入陕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库,并完成了5个有机农产品和5个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同时,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推介,提高品牌美誉度和市场认知度。三是做实利益联结。继续发扬脱贫攻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土地租赁、吸纳务工、订单销售等方式,与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同时依托苏陕协作平台和科技部、长安大学、“两联一包”单位,多方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产销两旺。